close

刁民酸菜魚 VS 踏輕酸菜魚:小玉的味蕾大評比!

嗨嗨,大家好!小玉我又來了~最近身邊的朋友都在瘋「酸菜魚」,說真的,我也超愛啦!所以我決定探訪市面上最火紅的「刁民酸菜魚」與「踏輕酸菜魚」,給大家一個最真實的試吃比較。

首先,踏輕的酸菜有一種獨特的清新,像是初春的微風,吃進嘴裡整個人都覺得舒暢。而魚肉的嫩滑更是令我驚艷,真的每一口都想再來一次!

而對於刁民呢,他家的酸菜魚味道偏濃郁,有種鄉村自家泡製的感覺,超有古早味!魚肉部分也很扎實,每一口都能嚐到滿滿的肉感。

不過說到口味選擇,刁民的選擇比較多一些,每一次去都可以試試不同的口味,真的是適合喜歡嘗鮮的我~

什麼是酸菜魚?

三重酸菜魚推薦 》酸菜魚的誘惑:探索酸鮮滋味的秘密

酸菜魚這道料理不只有滑嫩的魚肉,那獨有的酸辣湯頭更是一絕!

這道魚真的是來自於重慶!起源於渝派川菜,滋味獨特,有點微辣但卻又不會覺得膩。每一口都讓人忍不住再來一口!

一般人要還原這道菜,流程是真的複雜,想要做出這樣的美味,光是食材的選擇就非常複雜!

鮮魚:選擇草魚的中段最佳,因為那裡的肉質多而且刺少,而且過油之後再烹煮會更嫩滑。
酸菜:四川的大罈醃酸菜最具特色,但其實用臺灣的客家酸菜也能煮出濃厚的風味!
湯頭:要選用風味醇厚的高湯,這樣湯頭和食材的味道才會和諧。

這些步驟小玉我看的頭都暈了,所以直接買成品回來簡單料理一下就好啦

接下來就由我來比較目前市面上各自雄踞山頭的「刁民酸菜魚」與「踏輕酸菜魚」,來比較兩家各自的特色,各位看官可以根據你的喜好選擇就對了!

但如果小玉要挑一家的話...嘻嘻,那就要看我的完整評比囉!趕緊繼續看下去吧~

踏輕酸菜魚試吃報告

三重酸菜魚推薦 》酸菜魚的誘惑:探索酸鮮滋味的秘密

 

踏輕酸菜魚方便的地方就是可以直接買回家,自己烹飪,尤其小玉家裡有一個老媽在,交給他就對了,原本小玉對於酸辣的東西就比較愛好,也是抱著嘗試的心情來試試!

 

踏輕酸菜魚的湯底特色

首先,那自家製的酸菜湯底真的讓人驚艷!一開始喝,有點點的酸味,然後辣味就跟著上來,還有那麻麻的感覺喔!嘻嘻,不過論油和鹹的部分就不太明顯啦,所以完全不會覺得膩口。我以前吃過的酸湯、酸菜魚比起來,這家真的是更耐吃!💕

尤其它們的酸菜完全不用添加物醃製喔,只有用鹽,超級天然的啦!而且喝起來的酸味超級溫和,還能品嚐到那原始的芥菜鮮甜,超級無敵好喝!💕

我知道很多人都不太能接受太重的酸、辣、鹹、油的口感,但踏輕酸菜魚的調味真的剛剛好,對我來說超級好吃!

踏輕酸菜魚的魚肉鮮度

再來說說魚肉~是有帶皮的那種喔!魚肉超滑、皮有點Q,每一口都能品嚐到魚的鮮甜。而且魚肉真的好多好多,份量超足,兩人分享剛剛好,價格還很可愛喔!

再來是他們用邱家兄弟生態養殖的鱸魚熬煮的湯,口感真的有深度、有層次,讓我真的是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那魚肉部分,他們用的是脆口的烏鱧魚片,而且喔,他們不用裹粉、也不用粉漿去增加重量,超級實在的!

那白肉的部分真的像我喜歡的酸菜白肉鍋,嫩嫩的,再配上那又酸又辣的湯汁,完美啊!尤其可以聞到一絲的桂花香,我都快醉了~~~

踏輕酸菜魚的門市位置

★遠東百貨-信義A13店★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 B3


📍營業時間:平日11:00-21:30/假日:11:00-22:00

購物網站:
https://donzdonz.com/COMPLEX/HAIBAO

刁民酸菜魚試吃報告

前幾天我跟姐妹淘去了超夯的「刁民酸菜魚崇德店」,妳知道嗎,人超多的啦!我們選擇了下午三點多去,但竟然還是等了一個多小時,差點讓我和姐妹們累壞了,接近五點才進去喔!

三重酸菜魚推薦 》酸菜魚的誘惑:探索酸鮮滋味的秘密

店家是兩層樓的獨楝建築,裝潢風格超級有特色!牆上寫的「不當愚民當刁民」和「刁民我驕傲」真的好有個性,感覺很潮很年輕!

當我們坐下來,座位真的很寬敞舒適,我們就坐在二樓。

我們這次點的是秘罈酸菜魚(中盛),真的,當魚端上桌,那個盤子超級美,白底藍字,我馬上拍了好多照!

三重酸菜魚推薦 》酸菜魚的誘惑:探索酸鮮滋味的秘密

不過我個人不太喜歡油條,所以幾乎都挑掉了!

刁民酸菜魚的湯底特色

那個香濃的龍骨高湯底,搭配上滑溜溜的豬五花,還有我最愛的寬冬粉和木耳、金針菇呢!而且魚片川燙得恰到好處,軟嫩得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片。最後,那一淋的刁民特有的花椒油,瞬間讓整個鍋物的味道飛起來!真的是太迷人了啦!✨🍲

刁民酸菜魚的魚肉鮮度

魚片吃起來真的Q彈又滑嫩,還有魚皮的膠質,酸度也剛剛好。不過我們還加了一些其他配料,像豬肉片、金針菇等,這樣才有吃鍋的感覺。

踏輕酸菜魚與刁民酸菜魚的終極結論評比

 
 

踏輕酸菜魚

刁民酸菜魚

湯底口感

邱家兄弟生態養殖(鱸魚骨)

的鱸魚全魚骨長時間熬煮

湯色濃白微稠

天然骨膠入湯,濃郁滑順

龍骨湯頭(豬骨)

酸菜來源

新鮮芥菜產地直送

保證純鹽醃酸菜

色澤偏暗綠色,不加黃色素

以老罈鹽醃酸菜為主

魚肉部位

正統脆口烏鱧魚片450g

約3~4人份,烏鱧魚片

不裹粉,不用粉漿

去騙重量,堅持不偷斤減兩

烏鱧魚片

配方工法

由乙級廚師30年經驗搭配 天然乾燥桂花、雞心椒、 藤椒、青紅花椒 、調配最佳口感佐料 

四川風味為基底進行改良

加入龍骨高湯及豬五花、寬粉、木耳金針菇、魚片及花椒油

踏輕與刁民的酸菜魚,每家都有其獨特之處和風味。踏輕的湯底口感細緻且醇厚,配合其特有的酸菜來源,使得每一口都有著深厚的味蕾體驗。

而刁民的魚肉部位和配方工法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湯底、魚肉和酸菜完美結合。

不過,在多方面的比較後,個人覺得踏輕酸菜魚略勝一籌,不僅在口感上更為協調,連整體的食材搭配也更具巧思。當然,選擇哪一家還是取決於個人的口味喜好,但踏輕酸菜魚確實值得一試。

 

淡水酸菜魚推薦身處於這繁忙的時代,我們常常渴望找到那份源自記憶深處的味覺慰藉。踏輕酸菜魚,正是這種慰藉的完美詮釋。它將酸菜的開胃與新鮮魚肉的嫩滑結合,為我們呈現一道既具有傳統風味又帶有現代創意的料理。

當你品嚐踏輕酸菜魚的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那濃厚的魚湯和酸菜帶來的獨特酸香,仿佛置身於一場味蕾的盛宴。這不僅僅是一道菜,而是一段故事,一份記憶,一次與家人朋友的共聚時光。桃園踏輕酸菜魚推薦

踏輕以其獨特的烹飪手法和精選食材,確保了每一位消費者都能享受到這道料理的最佳品質。而它為忙碌的都市人提供的便捷與效率,更讓這美味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無需花費過多時間便能品呚家的味道。汐止酸菜魚推薦

結語,踏輕酸菜魚不只是味蕾上的盛宴,更是心靈的慰藉。在這充滿變動的都市節奏中,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停下來的理由,讓我們與摯愛的人共同分享這份獨特的美味,並回味那些美好的回憶。讓踏輕酸菜魚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帶給你無盡的幸福與滿足。土城踏青酸菜魚推薦

夫妻相處久了,難免會牙咬舌頭鍋碰碗,叮叮當當少不了。不在乎的時候,吵嘴就當生活調味品,無傷大雅,一笑而過。真生氣的時候,電閃雷鳴,唇槍舌劍,恨得咬牙切齒。 這天,為點雞毛蒜皮的事我與老公鬧了別扭,找閨蜜訴苦。閨蜜聽完一笑說:“你呀,還真像愛生氣的鵝,你要是用牛一樣的眼睛看老公,就沒閑氣生嘍!”一番解釋后,我才明白了閨蜜的理論。 原來鵝眼看人,會把人看小,小如豆粒,所以鵝一生氣愛張開翅膀啄人;牛眼看人,會把人看大,高大如山,所以牛就溫順聽話,是人的忠實好友。細想想,不由莞爾,所有的不快頓時煙消云散。 想起了童話故事《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老頭子用家里唯一值錢的瘦馬,通過一系列的交換,最終換到了一袋爛蘋果。換作常人思維,這老頭子無疑是個傻瓜,回家被老太婆責罵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可偏偏他家的老太婆,就長著牛一般的眼睛。她眼中的老頭子,偉岸如山,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做任何事情都不會錯。于是,等著看老頭子笑話的兩個英國人,乖乖地輸掉了一袋金幣。俗話說,男人需要崇拜,女人需要寵愛。無疑,故事中的老夫妻倆都是幸運的,他們的婚姻自然是幸福的,牛眼睛帶來的幸福,固若金湯,牢不可破。 《漁夫與金魚的故事》里的老太婆,卻恰恰相反。漁夫放了金魚,金魚幫助老太婆實現了從貧民到女皇的華麗轉變。按說漁夫的功勞比天大,可習慣用鵝眼睛看人的老太婆,哪有半點感恩之心,她眼中的漁夫,小如豆粒,那是千般不對萬般錯,她滿肚子的抱怨如啄人的鵝嘴,嘎嘎嘎地把他們的婚姻啄得“遍體鱗傷”。這種鵝眼睛里的婚姻,注定千瘡百孔,要么風雨飄搖,艱難維系;要么一拍兩散,從此陌路。 所謂好婚姻,不過就是在婚姻中睜只眼閉只眼罷了。睜開放大優點的牛眼睛,閉上殺傷力巨大的鵝眼睛,也許還真是婚姻幸福的保鮮劑呢! >>>更多美文:生活隨筆

記憶中的月餅 文/郭雪強 人生至今,我只吃過兩塊好月餅,確切來說,讓我感覺月餅這東西實在是好吃,只有兩次。第一次是在小時候,大約七八歲左右。那個時候,村子的小賣鋪里還沒有月餅賣,每逢中秋節,各家自己做月餅。因為條件有限,并不是家家都做,即便是有條件的,可以湊夠原料,也不會做太多,幾塊而已。 那天,奶奶從鄰居家借來一個做月餅的模子,它有點像木錘,只不過是空心的,看起來挺好玩。不知道奶奶什么時候從哪里弄到的葡萄干、花生仁、核桃、芝麻,它們藏在一個小紙包里,像是一包傳世的珠寶玉器。我瞪大了眼睛,目不轉睛地看著它們被放進和好的面團里,像一個個包子,但又不是。這時候月餅模子閃亮登場,奶奶把“包子”放進去,在案板上使勁一壓,像模像樣的月餅就出來了,這太神奇了!可是還不能吃,要在爐子上烤熟。 坦率講,我已經不記得月餅是怎樣烤熟的,但一定是一個令人煎熬的過程。一個垂涎三尺的孩子守著火爐,聞著月餅香,等待,等待,不敢離開半步,一遍一遍地看,一遍一遍地聞,等待月餅烤熟的過程漫長而有趣。 記不清那次吃月餅是平生第一次還是第二次,卻十分清楚地記得,奶奶做的月餅就是好吃,舍不得吃。咬一小口,嚼一嚼咽下去,回味無窮,吃了還想吃。我沒想到世界上居然還有這么美味的食物,之前我一直以為江米條是最好吃的東西了。這么好吃的月餅,如果想要再吃,要等一年,再過中秋節才能吃到。遺憾的是,后來奶奶沒有再做過。小賣鋪里有了月餅,一包五個,草紙包著,草繩捆著,油浸透了紙和繩的那種。 第二次是1996年,我16歲。第一次離家到外地求學,那個秋天注定是憂傷的,空氣里滿是思鄉的情結。為期兩周的軍訓,踢正步、唱軍歌,身心疲憊又斗志昂揚,每當休息的時候很自然地想念家,想念家里的親人。軍訓結束了,恰逢中秋節,學校食堂免費贈送新生每人兩塊月餅。這是食堂自制的,看上去特別樸實,像極了小時候奶奶做的那種月餅。 其時,我對月餅已經沒有什么特別的興趣了。可不知怎么回事,這兩塊月餅拿到手里,忍不住眼睛濕潤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只有親身體會才有那種濃濃的鄉愁。我吃著手里的月餅,想著此時此刻,皎潔的月光下,秋意漸濃的院子里,母親在做什么,父親在做什么,甚至我都能聞到秋天里村莊外玉米葉的味道。月餅非常好吃,一點兒也不膩,那種香那種甜恰到好處,叫人終生難忘。我真想留一塊帶回去給母親嘗嘗,但還是禁不住誘惑,一口接著一口,不知不覺吃到了最后。 從此,記憶中我再也沒有吃過月餅,甚至一看到月餅,大腦第一反應:不好吃。我沒有去想過為什么,不想吃不吃就罷了。現在,特別喜歡吃月餅的人也不多了吧?而月餅也只是作為一種禮品被人們送來送去。至于好不好吃,沒人在乎了。 每當中秋節來臨,街上蛋糕店都在門口擺上了各式各樣的月餅,所有的超市都騰出一大塊空間,擺上花樣繁多的禮盒,烘托出了濃濃的節日氣氛。 氣氛有了,可月餅的使命還沒有完成。看著那些包裝得漂漂亮亮的月餅,我總覺得里面的餡料好像還缺少了點什么。 月餅·瓦子塔·中秋夜 文/黃文鳴 去年的中秋,離家千里之外的我,第一次在他鄉獨自度過。 晚上,我一個人沿著校外的馬路走著,忽而一陣勁風吹來,攜裹著北方早早就到來的涼意,我不禁緊了緊身子,感覺身上的每一個毛孔都在因為想家而收縮。 夜色漸深,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事都可以不用做,也不用管,便覺得是個自由人了……抬頭看著滿月,俊俏、冷凝,又兀自佇立。風已悠悠,天已悠悠。夜似乎倏然間就靜下來了,月在山上,幽幽地亮著光。也許,僅在這遠離城市的山腳下,才能有這般的寧靜吧。 思緒回到兒時,每逢中秋,父親總會帶回一些手工月餅,碗盤般大,上面芝麻點點。餅壓得很硬實,我的小手掰不動,父親都會用刀將餅切成八等份。他看著我將一塊一塊的小餅送進嘴里,笑著不忘提醒一句:給媽媽留一點。這時我就很舍不得的將手中的月餅吃完后,趴在桌子上一臉希冀地看著油紙中剩下的幾等份,多希望可以得到爸爸的命令再吃一塊啊。盡管現在的月餅各式各樣,可吃起來無論如何也沒有小時候的好吃。如今手工月餅已消失在我的視野里,可它為我兒童時代帶來的幸福感覺仍回味無窮! 到了晚上,村兒里都會用紅磚塊搭起一到兩米高的瓦子塔,在里面添加滿滿當當的木柴,然后一把火便點燃了半邊天,熊熊火蛇瘋狂地吞噬著無邊無際的黑暗,跳動的火焰映在每個人的臉上。塔里噼里啪啦響起爆炸聲,那是枯枝在咆哮!熱浪迎面席卷而來,站在老遠的我心存敬畏。每每此時。總有膽大的人往里面扔串鞭炮,頓時火星漫天飛舞,與人們的歡歌笑語騰空而上,又飛揚消逝…… 多想和兒時一樣啊,牽起你們溫暖的手掌,一起看瓦子塔的焰火…… 爸,媽,歲月在你們的臉上刻下滄桑,我沒有做出讓你們驕傲的偉績,但你們卻將我當成個寶。爸,媽,請照顧好自己,天冷了多添衣,不要再讓我擔心了。我是你們的驕傲嗎?你們還在為我而擔心嗎?爸,媽,你們牽掛的孩子啊,長大啦…… 別有一番滋味在月餅 文/江瀚 前段時間去外地旅游,當我們全家人興盡而歸時,看見防盜門的門把上掛著一個黑色方便袋。里面是什么呢?我打開一看,竟是兩盒包裝精美的月餅!仔細查看包裝,卻未能發現可以證明贈送人身份的東西,我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 妻子連連示意讓我丟掉,她說天上不會掉“月餅”,這里面肯定別有玄機,萬不可圖一時之利而追悔莫及。兒子也撇撇嘴,“爸,我們老師說來路不明的東西,千萬不要招惹,這年頭誰會如此好心,還當無名送禮人?” 這時,我想起了一則讀過的段子,說的是一對夫婦在門口撿到兩張當晚的電影票,并興致勃勃地去看電影,當他們意猶未盡地回家后,才發現家里已被盜賊洗劫一空了。這兩盒包裝精美的月餅,會不會也是不懷好意之徒設的圈套呢,莫非在里面下了毒藥?我越想越詭異,趕緊拎起來扔進垃圾桶,又怕累及他人或流浪貓狗,便又掏出來,找了個更大的方便袋套緊系牢,然后狠狠踹上兩腳,方才罷休。 本以為事情就這么過去了,豈料,兩天后鄉下姨父打來電話,問我月餅的滋味如何,我這才知道表弟最近和別人合開了一家食品廠,那兩盒月餅就是他們廠生產的,特地帶給我品嘗。我埋怨道:“表弟也太粗心了,怎么就直接掛門把上了呢,也沒留個名。”“誰還隨身帶紙筆呀,家里沒人時,咱這不都是直接把東西掛大門上嗎?”姨父反倒有點兒疑惑。 哎呀,在城里住久了,我竟把鄉下的處事習慣忘記了,老家的農活較重,特別是中秋時節正是收獲玉米的日子,十有九家都遇不見個閑人,有時候訪親碰到“鐵將軍”把門,帶來的禮物往大門上一掛便拍拍屁股走人,這事兒真是再平常不過了。 到了晚上,我站在陽臺上凝視月亮,凝視著城里的月亮,凝視著這輪二十年前的鄉下的月亮,忽然感覺它受了委屈似地一顫一顫,像極了那兩盒被我扔掉的“莫名奇妙”的月餅。 幾天后,我買了幾盒高檔月餅去送給爺爺,順便也給對門一位年逾八十的孤寡老人送了一盒,老人接過月餅,撫摸著精美的包裝,眼眶不禁濕潤起來。她拉著我的手哽咽道,月餅可是好東西呀,我又想起我娃他們小時候了—— 那時候家里本來就窮,我剛剛病逝的丈夫更是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積蓄,中秋節時,別人家的孩子都美滋滋地啃著月餅,我可憐的6個娃呀只有咽口水的份兒。后來我幫村長老婆納鞋底,她見我還沒吃中飯,就給我一塊月餅。我哪里舍得吃呀,揣在懷里就興奮地拿回家了。 當天晚上就是中秋夜,月亮升起來后,我叫孩子們圍坐在一塊兒,用刀把月餅切成6份,遞給他們說:“每人一份,一共是6份,六六大順,也祝咱家今后能一帆風順!”他們6個都饞得直咽口水,卻沒有一個人伸手接,他們都說:“娘,我們一點兒也不喜歡吃月餅,您吃吧。”小孩子哪有不喜歡吃月餅的,幾番推讓之后,我發起了火,喝道:“不行!一人一份都必須吃,就算是吃藥也要給我吃下去!”他們這才接了過去,只是每個人都把月餅掰成兩半,一半放到我跟前,那晚數我吃的月餅最多,他們知道心疼娘啊!老人已是泣不成聲。 我安慰完老人,見她情緒激動也不敢細問,回去對爺爺講:“對門的那位老人好可憐呀,她的6個兒女怎么都不在了呀?”爺爺嘆了口氣說:“她的兒女都挺好,只是全部在國外,每次過節都會寄來很多錢,但這人老了,有些東西可是用錢買不到的啊!節日想起來了,寓意卻忘了。” “挨罵”的月餅 文/申寶珠 我將自己關在屋子里,一天沒吃飯。我想不通,父親和母親感情那么好,母親生前對父親不好么,他就那么急著另娶繼母。一邊想一邊落淚,不時有人敲門,我始終也沒有打開房門。 15歲的我兩個月沒回家,在學校的開銷都是父親托人捎來的。8月的時候,姐姐終于小心翼翼地對我說,小妹,咱爸的人明天就來家住。 第一次見繼母并沒有如我預期的那樣——我會十分厭惡她。方方的臉,短短的發,一雙眼睛說起話來就瞇成一條縫。她帶來的孩子,父親要我喊紅姐、小哥,我用自己也聽不見的聲音喊了幾聲,就朝小屋溜,父親要喊我,她揮揮手,算了,小孩子。 重新組合的家庭,別別扭扭過了一個禮拜。父親磚瓦窯打工,哥哥理發店做學徒,姐姐上班,家里只剩下了她的兩個孩子和我。有一天,村里突然停電。我在門口溜達,忽然瞅見對門五爺家燈亮了,就忘情地喊,媽。媽。電來了。她系著圍裙從廚房出來,一怔。繼而看我的眼神柔和了許多,不似以前的客氣與冷漠。其實,我是忘記了自己的母親已經去世。我喊的不是你,我在心里說。 中秋節到了,在城里工作的姐姐捎回來一塊月餅——有一只小盤子那么大。在物質匱乏的八十年代初已經相當珍貴了。她把月餅分成四份,一份給磚廠做活的父親,一份給紅姐,一份給小哥,另一份給我。 父親要等晚上十點多種才回來,她要我們先吃。她遞給紅姐時,貪婪地聞了聞,遞給小哥時也享受地伸出舌頭舔了舔,遞給我時放到鼻子前,猶豫了好一陣急促放到我掌心。她曉得我有一些習慣不同于她的兩個孩子。 我忽然可憐她,那么貪婪,卻沒給自己分一小塊。我強忍著口水掰了一小半遞給她。不料,她起身,稀罕的月餅抹到她的褲腿。她驚詫了片刻。你這笨蛋,你這蠢貨!她大聲用訓罵她的兩個孩子的粗話指責我。我惴惴找來抹布,幫她擦褲子。慢點吃,噎不死你們!她罵紅姐、小哥。她回頭忽然一把抱住我,抹了我一臉鼻涕一臉眼淚。小丫頭最乖,知道心疼媽。很久很久沒人這么抱過我,那一刻,我心里很堅硬的東西變柔軟了,我知道,那是一個人真正愛上另一個人! 月餅的記憶 文/侯祥雍 在少兒年代的記憶里,除了對春節印象比較深刻以外,我最盼望的節日應該算是中秋節了,因為一年中只有在這一天,自己才能夠吃上又香、又酥、又甜的月餅。由于這個原因,所以我認為,月餅才是世界上最最美好、最最美味的東西。 當年我在淄博六中讀書時,正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國家異常困難的時期。父親在周村絲織印染廠上班,體弱多病的母親在家洗衣做飯、操持家務。那時候一家三口購糧本上的數字往往撐不到月底就會變成了零,只能東湊西借,再靠買些高價糧票來維持生計,生活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記得有一年屋外已是天寒地凍,屋內窗戶的玻璃上也早掛滿了一層厚厚的冰霜。感冒發燒又沒能上學的我已經有兩天沒怎么吃飯了,迷迷糊糊中,焦慮著急的母親俯下身子問我想吃點什么,我不假思索地說:“我想吃月餅。”面帶愁容的老娘摸了摸燙手的額頭,“兒啊,等來年八月十五吧,這季節上哪里去買呀?”當一小碗胡蘿卜豆腐素餡水餃端到床頭時,淚水早已打濕了我的枕巾。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月餅給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文革初期,作為響應號召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我回到了祖籍章丘,成了一名擁有購糧本、吃公家飯的人民教師。每年中秋節的前幾天,只有憑購糧本才能買到限量的月餅。想到一邊是憔悴白發的老娘,一邊是尚未上學的兒子,我還是把僅有的幾個月餅放到了母親的床前。但那誘人的香味就像長了腿一樣直鉆鼻子孔,不管是誰,只要進了這間屋子,準能聞得出、找得到。只是當奶奶的太心疼寶貝孫子了,酥香誘人月餅的去向和歸宿不用寫出來,大家也都知道答案了。 到如今,只要一說起月餅,我那早已當上爸爸的兒子總是懷念去世多年的奶奶,而每到她老人家祭日那天,兒子、兒媳祭祖上墳的供品中總會有一樣東西必不可少,那就是質量上乘、物美味美的月餅。 年回月轉,我與老伴歲近古稀,小孫子穿上了實驗二中的校服;而中秋月餅也早已成為超市、商店四季常見的時令食品。知道我的特殊嗜好,孝順的兒子、兒媳總喜歡隔三差五買點月餅回來給我吃。盡管我早已吃不出原來的味道,可臉上總會浮現出愜意的笑容。只是老伴和孩子們卻總在私下里時常散布一些現在的月餅不如以前好吃之類的話語。 前幾天,我突發奇想,去了一趟大潤發商場。豪華氣派的超市里人聲鼎沸,琳瑯滿目的商品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我狠狠心花了大價錢買回來一盒精品月餅,想和學習十分勞累的孫子一起品嘗這種美味,算是爺爺給孫子的一次物質獎勵吧。月餅買來了,心不在焉的孩子勉強看了一眼,礙于大人的面子,只是嘬了一點點咽到了嘴里,接著便借口做作業去了。 我驚詫了,現在的月餅真的是不香、不酥、不甜了嗎? 自做月餅過中秋 文/杜書文 中秋節前,兒女們分別打來電話,問我和老伴想吃啥月餅。我想了想,年年到了這時候,月餅大戰就開始了,各式各樣包裝的月餅看得你眼花繚亂。月餅的包裝一年比一年豪華,價格一年比一年高。每年光積攢的精致的月餅盒子就有一大摞,不扔占地方,扔又舍不得。商家推出高檔月餅是為了賺錢,老百姓吃月餅是為了喜慶歡樂。所以我決定今年不再買市面上的月餅并告訴兒女:“今年的月餅由我來安排,到時候你們回來吃就行了”。 母親去世數十年了,但當年制作月餅的情形,依然歷歷在目。那時農村生活不寬裕,月餅的做法大都比較簡單,材料也比較單一。方法一是蒸,把上好的麥面發好,揪成小蒂子,里面包上紅糖或棗泥、核桃仁等,用木制的模子磕出來,上籠蒸熟了就成了。家境好一點的就是烙,用適量的油和好面,餡兒和蒸的一個樣,在鍋里倒上清油烘烤而成。味道比蒸的要好吃得多。做好的月餅一部分留給自己吃,一部分作為禮物送給親戚。現在生活條件比過去好多了,月餅的制作方法也應當有所改進,餡的用料也應當有所提高。好在家里至今還保留著母親留下的一個木制的月餅模子。我們依照母親的做法把面和好,所不同的是在面粉中按比例加入蜂蜜、黃油和適量的蘇打粉,反復揉和均勻,揪成大小基本相同的小蒂子,然后把煮熟的蛋黃包入備好的豆沙餅里,再包入搟好的面餅內,揉成餅球,壓入月餅模子內磕出。這樣漂亮的月餅就成型了。再在上面刷一層蛋汁,打開微波爐,調至燒烤模式,烤15分鐘至20分鐘,就大功告成了。比起母親月餅,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我們共做了20多個,個個黃亮酥甜可口,不比市面上賣的質量差,總共花了不到30元。 中秋節前一天,孩子們都回來了,我把黃亮黃亮的月餅和蘋果、梨、栆、葡萄、核桃擺上桌面。孩子們驚奇地反復問這月餅是哪里買的,老伴笑著說:“是你爸自己做的”。大家都夸我的手藝好,還埋怨我怎么不早露這一手。我說:“自己動手,佛也開口,這還是從你奶奶手里學的!”這時,聰明的孫女已將月餅供奉在太奶奶和老爺爺微笑著的遺像前,以表示對先輩的懷念和敬意。 >>>更多美文:好文章

鄰里小哥,平時重情重義,尤以母子情深令人敬服。 今年春夏之交、溫暖五月,照常的晚餐后小店準備打烊。小哥微醺而至,一屁股粘到靠椅上,斜伸著身子,像是惺忪著睡眼,直呼口渴。他處飲仙醪,我處發感慨——他突然冒出一句:“我想我媽媽了!”明顯看到眼角處滾下晶瑩的淚來!像是觸動了一根相連的敏感神經,在場所有人不禁都為之一顫。 今日正是母親節,酒后真言傳遞真情!母子情深我們是有目共睹的。一個“老巴子”,就在去年突然間沒了母親,怎不叫他時時傷懷! 小哥不停地閃著眼簾,絮叨起這一整天的心境:“一大早,我在街上請了香,騎車回老家,掃地抹桌子,在媽媽的遺像前,上香磕頭,呆呆地守著,坐了兩個多小時……” 今晚,他又情不能禁,來到我處,當眾喃喃自語起兒時與母親艱難度日的往事:父親走得早,大哥長他九歲,早早地分門立戶了,唯有他伴著老娘度日。一起割麥拖把,一起植桑養蠶;為他洗衣漿衫,為他涮鍋做飯。兒時家貧,營養不良,身子瘦小,無奈中母親恁是舍得用老母雞湯供他進補。這舔犢之愛直到他成家立業也沒有半分減弱。在母親看來,世上只有這小兒子好,小兒子最讓人憐! 深愛,更體現在小哥對母親的臨終關懷中。每日早起,去縣城為母親詢診拿藥,后又勿勿趕回上班,晚上再回醫院侍奉床前!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從不言苦,也不叫累。 小哥常與我們提起他母親離世的那一幕,那份悲情、那份眷戀,一輩子也不能從腦海中抹去。 好在,母親臨終前終于得到一份慰藉——兒子進步了:“混”成了單位的一把手。 是的,兒子如今進步了,而親已不待,人生幾多無奈! 都有一份偉大的母愛珍藏我們心中。愛在這五月被羽化傳遞,一個鮮活生動的榜樣立在面前,我們得好好學習小哥。(2019/5)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FISF1515CEFE15EWFEF


台北酸菜魚推薦
逢甲踏輕酸菜魚推薦 》酸菜魚:酸酸甜甜的幸福味道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優惠快到期快下單 的頭像
    優惠快到期快下單

    優惠快到期快下單

    優惠快到期快下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